一只羊牵起的浙阿情——记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孜拉莱克孜·托克逊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
“金叔叔,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学校推荐我去参加研学活动了!”7月4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七中学七年级学生孜拉莱克孜·托克逊通过视频向浙江爱心人士金浩良报喜。金浩良立即竖起大拇指:“太棒了!”屏幕两端,相隔千里的两代人分享着喜悦。
这个温馨的视频通话场景,正是2024年初那场“万里送暖羊”活动的延续。当时,这位生长在牧民家庭,善良又懂得感恩的新疆小姑娘,为了感谢曾经资助过她的浙江爱心人士,将一只自家养的小羊作为礼物送给对方。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心愿最终演变成一场连接新疆与浙江的爱心接力。
孜拉莱克孜·托克逊(右)与其他送羊人。(资料图)受访者本人供图
孜拉莱克孜在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族乡中心小学读书时,母亲身体不好,家庭经济困难。浙江爱心人士得知情况后,纷纷伸出援手,为她提供了助学金,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是浙江的叔叔阿姨让我有了新书包和文具。”回忆起这段经历,女孩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2024年初,她萌生了一个想法:送一只自家养的小羊给远方的恩人表达谢意。
令人感动的是,当其他同学和家长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要求加入这个“报恩行动”,最终,一只羊变成了两百只羊。浙江援疆企业家金浩良被孩子们的真诚打动,考虑到路途遥远,活羊运输不便,专门制定了屠宰后真空包装的运输方案,还精心准备了阿克苏的苹果、核桃、葡萄干等特产一起发往浙江。
这一消息传到浙江后,浙江爱心人士十分感动,纷纷邀请孜拉莱克孜和她的同学们到美丽的浙江做客。
同年1月18日,孜拉莱克孜和她的同学们带着“报恩羊”抵达杭州。孜拉莱克孜还有个愿望,就是亲手给恩人们做一顿新疆羊肉抓饭。
1月20日,在武林夜市,孜拉莱克孜和同学努尔孜巴·乌斯曼在厨师的指导下,亲手为爱心人士制作了新疆特色的羊肉抓饭。
“感觉好像回到了家乡帮着爸爸做饭一样,但是这一次是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叔叔阿姨弟弟妹妹们能吃得开心。”孜拉莱克孜说。
这场跨越山河的温暖互动,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反响。“万里送羊暖洋洋”“爱是双向奔赴”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浙江省湖州市教育部门率先响应,发动全市中小学生捐赠了16万册图书,送往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多所学校、少年宫和图书馆。
孜拉莱克孜·托克逊在看书。(资料图)受访者本人供图
生活中的孜拉莱克孜,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先后获得学校“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作为班长,她组建学习互助小组,帮助数学成绩落后的张子轩同学提高了20多分;她带领同学们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定期清理校园垃圾;在元旦晚会上,她编排的民族舞蹈赢得阵阵掌声。“她像小太阳,照亮全班。”同学们这样评价她。今年5月,孜拉莱克孜获评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这个多才多艺的女孩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是体育场上的健将,多次打破校运会记录。她的梦想是考上浙江大学,“我想去看看帮助过我们的地方,将来回到家乡,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翻开她的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浙江大学的照片,那是她奋斗的动力。
从戈壁到江南,从一只羊到十六万册书,这场跨越山河的互动,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深情。正如《万里暖羊》中唱的那样:“一只小羊,一群小羊,万里暖羊,情深意长……”这份浓浓的“浙阿情”正续写着更加温暖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