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人民医院骨科成功开展肩锁关节脱位微创手术 助力牧民康复
近日,额敏县人民医院骨科在辽阳援疆医生孔祥喆的技术支持下,成功为多名患者实施了“肩锁关节脱位微创切口可调袢钛板联合四叶草钛板复位固定术”。这一技术的引入,标志着额敏县人民医院在关节脱位稳定性的微创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治疗选择。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创伤,传统治疗方法需要切开8—10厘米的长切口,并使用锁骨勾钢板进行固定。然而,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易引发肩峰撞击综合征,且部分患者因金属异物刺激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针对这些问题,援疆医生孔祥喆引入了“肩锁关节脱位微创切口可调袢钛板联合四叶草钛板复位固定术”。该技术通过两个直径不足2厘米的微创切口,在高清影像引导下精准复位脱位关节,并采用高强度聚酯袢板模拟人体韧带的生理特性,构建“弹性固定系统”。与传统钢板相比,这一技术不仅显著缩小了切口长度,还允许术后关节保留2毫米的生理微动空间,有效避免了锁骨勾钢板坚强固定带来的应力遮挡和肩峰切割的弊端。
新技术的应用还带来了术后康复的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住院时间从传统的14天缩短至5天,治疗总费用大幅下降。此外,固定材料可永久留存体内,避免了二次取出手术的困扰。
以患者巴先生为例,他因骑马摔伤导致左肩锁关节脱位,同时伴有高血压3级高危症状。传统手术方案风险较高,且恢复周期较长。通过微创技术,巴先生的手术切口仅约2厘米,术后第三天即可进行肩关节摆臂训练,血压监测全程平稳。这种高效的治疗方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为后续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巴先生术后第八天。
额敏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连胜表示,这项新技术特别契合牧区群众的劳作需求。“肩锁关节脱位在牧区较为常见,而新技术以‘创伤小、康复快、成本低’的优势,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治疗方案。”郭连胜指出,微创技术的落地不仅提升了医院的诊疗水平,也为医疗援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额敏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将继续优化微创技术的应用,为当地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为医疗援疆工作注入更多活力。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体现了医疗援疆的成效,也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额敏县人民医院将继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为保障群众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