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警务护航“诗与远方”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隋云雁
“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帮忙,我手机里的旅行照片和资料就全没了!”7月5日晚,游客王女士将一封落款为“一个粗心大意的游客”的感谢信送到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和田街派出所民警张海友的手中。
当天20时,王女士和家人在和田二街品尝美食时不慎遗失手机,焦急万分的她向巡逻至此的张海友求助。凭借高效的响应机制,手机很快被找到,物归原主。“到底是谁在乌鲁木齐和田二街丢失了手机?是我!”激动不已的王女士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这段经历,网友刷屏:“这就是中国警察速度!”
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13277.73万人次,同比增长11.15%。“警务围着旅游转、服务跟着游客走”。面对如潮客流,新疆各地公安机关精心编织“景安客乐”防护网,让“诗与远方”满载安全感,让“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品牌更加闪亮。
创新模式 织密安途
7月4日15时39分,烈日炙烤。来自成都的周先生一家自驾至麦盖提县塔克拉玛干N39°沙漠旅游景区,车辆深陷沙坑,动弹不得。茫茫沙海杳无人烟,周先生紧急报警求助。麦盖提县公安局库木库萨尔乡派出所N39°景区警务室接警后,立即启动联动响应,火速联合景区专业救援力量顶着烈日疾驰入沙海,16时20分抵达现场。铁锹清沙、垫入防滑板、救援车牵引绳精准施力……救援人员争分夺秒,仅用半小时便将被困车辆拖出沙坑。
针对沙漠环境复杂,游客迷路、车辆被困传统救援效率较低的问题,麦盖提县公安局创新应用“北斗+GPS”双定位系统,为进入沙漠的游客和车辆配备便携式定位终端,并强化无人机空中巡逻力量,利用热成像技术快速定位被困人员。今年已成功救援迷路游客12起,救援响应时间缩短60%。
素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美誉的赛里木湖,碧波荡漾,游人如织。
“前方拥堵,请交替通行!”“观景台车位已满,建议前行500米停车。”面对日均7000余辆车的通行压力,执勤民警辅警日均行走逾3万步,穿梭于密集车流之中。“多解释一句、多引导一次,拥堵就能少一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公安局赛里木湖景区分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海萨尔·努尔塔斯道出了疏导的要诀。
赛里木湖景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民警在点将台景点指挥交通(资料图)。王宇摄
为保障93公里环湖公路畅通有序,赛里木湖景区分局对网红打卡点等游客集散地,采取全域全时值守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科学将车辆平均时速控制在50公里左右。同步实施货运车辆错峰出行政策,配合灵活的潮汐引导机制,为游客营造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4月28日,新疆昆仑山景区开放,巍峨昆仑迎来八方游客。策勒县公安局将应急预案细化到每个环节,针对客流高峰、突发险情等多种场景制定标准化处置流程,并常态化开展多部门联合应急演练,模拟游客走失、高原缺氧等突发状况,着力打造一支反应迅速、专业高效的应急铁军。
预案的效能正在显现。6月27日15时许,游客阿女士向策勒县公安局乌鲁克萨依派出所民警求助,称其10岁的儿子在观景台附近走失。民警辅警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仅用半小时便在800米外的凉亭找到了孩子。原来孩子因沉醉于沿途花草,不知不觉走远。
暖心服务 点亮旅程
一首《苹果香》让伊宁市国家4A级景区六星街火爆“出圈”。伊宁市公安局旅游警察女子中队活跃在景区各个角落,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可能游客们觉得女警更有亲和力,都爱找我们咨询,合影留念的也不少。能通过微笑服务让大家对六星街留下美好印象,我们也很开心。”女子中队辅警伊丽米拉·玉山江说。
六星街景区虽占地面积不大,但呈独特的正六边形空间结构,内含31条大小街道,宛若迷宫,外地游客极易迷路。女子中队队员们依托游客服务中心和7个便民服务岗亭,为游客提供路线咨询等服务,平均每天接待上百次游客咨询、处置十几起各类求助,其中多为寻找走失儿童和游客失物。
伴随自驾露营成为旅游新风尚,新疆各地警方纷纷推出特色守护方案。
在天山南麓,阿克苏市龙潭湖房车营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自驾游爱好者。阿克苏市公安局在营地创新设立“流动警务服务站”,实现全天候、立体化守护。民警辅警化身“暖心管家”,不仅专业排查消防、水电、车辆和食品安全隐患,更会贴心地帮助调整灭火器位置、分享车辆保养技巧、推荐当地美食,让每项检查都成为饱含温度的互动。
7月5日,阿克苏市公安局民警在房车营地向游客开展反诈宣传。 库尔班·麦麦提摄
针对房车游客流动性强的特点,民警辅警采取“靶向式”宣传策略:晨间发放“安全知识”提示卡,午间开展“帐篷课堂”安全讲座,晚间组织“篝火安全会”情景教学,将反诈、防盗、防火等宣传融入游客活动全时段。
叶城县宗朗灵泉景区内河水蜿蜒,野生植被繁茂,自然风光旖旎。叶城县公安局民警辅警深入景区露营区域,同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普法宣传工作。“帐篷固定绳已经松动,风一吹随时会掀翻,我来帮你加固。”他们仔细检查每一顶露营帐篷的稳固性,同时沿着周边水域查看防护栏是否牢固、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全方位保障游客安全。
高效救援 化险为夷
博斯腾湖水域广阔,亲水活动备受游客青睐。博湖县公安局在景区亲水区和环湖公路临水重点部位设置醒目的救生圈、救援绳等应急装备点,民警辅警坚持常态化、实战化的水上救援、心肺复苏及无人机抛投救生训练,时刻准备着。
这份未雨绸缪,在危急关头迸发出守护的力量。6月12日下午,在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一名8岁男孩在浅水区玩耍时不慎滑入深水区域。千钧一发之际,正在附近巡逻执勤的民警辅警如离弦之箭般迅速反应,利用岸边固定点的救生装备,火速将男孩安全救起。
6月28日17时许,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白石峰执勤点民警接到游客紧急求助,称身处伊昭公路白石峰山区路段“云端天路”观景台附近,同行游客刘先生在爬山观景过程中不慎摔伤,无法行动,执勤交警迅速联合辖区派出所民警赶往现场救援。山路崎岖难行、车辆无法抵达,救援人员将刘先生固定在担架上,一步一挪地沿着陡峭山路缓慢下山,最终协助医护人员将他安全转至救护车上。
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景区游客数量持续攀升。富蕴县公安局在景区核心区域设立警务室,配备急救药品、轮椅、雨伞等物品,确保全天候警力值守,加密巡逻频次,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6月2日,富蕴县公安局民警辅警帮助游客从大树上取下无人机。叶尔达那摄
6月21日,一名游客在景区游玩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地。景区警务室接警后,民警辅警携带急救装备火速赶赴现场。当时游客面色苍白,意识模糊,民警立即施以必要的急救措施。待景区医疗急救人员赶到,警医协作,将游客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得益于救助及时,游客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6月30日,备受瞩目的G681线阿勒泰至禾木喀纳斯公路正式双向通车。阿勒泰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成立阿禾中队,在沿线设立便民服务点,为游客提供交通咨询、路线指引、救援服务等。7月4日晚,来自北京的5名游客自驾车辆行驶至68公里路段时燃油耗尽。民警接报后迅速调度就近执勤警力前往救助。救援民警抵达后,熟练地将备用燃油注入车辆油箱,并仔细检查车辆状况,确保安全后,游客顺利踏上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