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台经济怎样大显身手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让煤炭成为“网货”,让棉花从种植管理到加工交易全链条实现网上监测……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经济形态,近年来新疆平台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特色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大显身手。
《新疆平台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25)》指出,新疆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平台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新疆平台企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
当煤炭玉米番茄遇上平台经济
作为重要能源资源,煤炭现在也可以网购了,成为新疆重要“网货”。
新疆煤炭交易中心平台是全疆唯一一家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场所,其开发的“疆煤宝”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系统,打通了煤炭销售、统计结算、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资讯服务等需求,实现生态链式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该平台今年煤炭交易量达3611万吨,交易额达67.39亿元,其中,交易量同比增长12.46%。
“平均每天大约卖出20.5万吨煤炭,日交易额3800余万元。”新疆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张奎说。
近年来,随着“疆煤外运”快速崛起,新疆煤炭交易中心平台紧跟市场,推动建设高标准煤炭交易市场。截至6月25日,该平台累计销售煤炭1.36亿吨,累计总交易额达393.99亿元。
不只是煤炭,包括玉米、番茄、棉花、中药材等大宗物资,都有企业投资建设平台。平台的功能不仅仅是销售,还包括种植、加工、征信服务、数字认证等环节,甚至是从前端到中端再到末端全产业链。
致力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新疆征信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新疆征信综合服务平台,已注册企业3000余家、银行机构60余家,2024年助力企业贷款39.57亿元。“平台打通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数据要素,对企业征信进行评估,方便企业快速融资。”新疆征信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总监肖浩说。
为给新疆行业降本增效,新疆超级番茄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超级番茄”数字农业平台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在番茄种植环节监测番茄长势,及时发现病虫害,在销售环节运用大数据调度番茄运输车辆,提升车辆运输效率。“以前,从田间地头到番茄酱厂,运输时间需要24小时,因为在途运输和等待交售番茄时间过长,导致番茄腐烂,给农户带来很大损失;现在通过科学调度,从田间地头到交售番茄,只需要8小时,效率大幅提升。”新疆超级番茄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阮航说,平台已赋能新疆番茄行业全产业链。
新疆通汇星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发出新星智慧农贸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包括商户租金缴纳、物业费缴纳、车辆过磅通行、农残检测等,都汇集到这一平台。”新疆通汇星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周琪说,通过平台既能很好管理500余家商户,又为商户提升了交易效率。
该平台研发的智慧AI识别秤,可精准识别各种水果、蔬菜。以顾客要买香蕉为例,只要将香蕉放到智慧AI识别秤上,就能自动识别出香蕉,并为香蕉称重,自动计算出香蕉价格,然后打出小票。小票里记录了香蕉销售的详细信息,消费者发现香蕉有质量问题,可追根溯源。
赋能优势产业更上层楼
新疆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是较早开发平台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建设的新疆棉花交易市场平台至今已运行24年。
这个平台不仅为买卖双方起到中介作用,还可以查看到各轧花厂皮棉质量情况,实时看到成交价格,并计算出棉花价格指数。
赋能新疆油气行业发展,位于克拉玛依市的新疆中亚商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就搭建起新疆中亚商品交易中心平台,销售原油、天然气、沥青、聚乙烯、轻烃、尿素等16种化工原料和产品,最高年交易额70多亿元,累计交易额300多亿元。“克拉玛依被称为‘油城’,建设平台是为了打造全国油气交易中心,并延伸做金融服务。”新疆中亚商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尚京磊说,这个平台入驻企业1260余家,为新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搭建起油气销售桥梁,将来还计划向中亚国家发展,为采购商进口中亚国家油气产品搭建桥梁。
赋能新疆粮食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新疆绿洲驼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绿洲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涉及土地管理、种植过程供应链、农产品交易。“通过大宗采购,降低了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采购种子、地膜、化肥的成本。”新疆绿洲驼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扬帆说,目前平台管理着全疆400余万亩地,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食葵等。
赋能新疆绿色矿业及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数字新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工业巡检AI平台,通过该平台,行业主管部门能在网上清楚地看到全疆各大矿山设备状态、生产情况、环境参数等,帮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监测和预警,也助力相关企业智能巡检与安全管理。
数字新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数字经济事业部总经理车继江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发出自然灾害预警平台、工业巡检AI平台、自治区充电基础设施监管平台、新疆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20余个平台,业务涵盖项目建设、系统管理、应用开发、数据融合、安全保障与融资支持等领域。
7月1日,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新疆数字经济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字经济联合会发布的《新疆平台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重点跟踪的48家平台企业注册用户数达4500.64万户,年度交易额达1283.10亿元。
做强有新疆特色的平台
“平台经济从低到高可分为数字平台、平台企业、平台生态、平台经济4个层面。其中,数字平台是引擎,平台企业是主体,平台生态是载体,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整体构成平台经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说。
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平台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硅谷,标志性事件为1995年在线个人物品拍卖电商eBay公司的创立。
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平台经济。2021年,我国出台《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平台经济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载体、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的新型经济形态。
近年来,全国数字化浪潮加速演进,新疆平台经济发展也如同雨后春笋,多点、多面、多行业相继开花结果。
尽管新疆平台经济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就,但相比东部地区仍然有很大差距,并未培育出淘宝、京东、腾讯、拼多多、美团、滴滴这样的大平台。对此,欧阳日辉指出,相比东部地区,新疆发展平台经济主要是缺人才和技术,如今,再去培养类似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能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依靠产业基础来做平台经济,新疆还是有突出优势的,比如能源行业、棉花行业等,均可开发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平台。
“平台经济不再是交易渠道的组织者,未来平台经济是靠积累的数据来盈利,充分激活数据要素资源,新疆重点产业平台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欧阳日辉表示。
《新疆平台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25)》主要撰稿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兵指出,未来,新疆平台经济发展要将数据从平台副产品转变为生产要素。一是与上下游平台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在平台汇聚更丰富的数据;二是争取本领域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三是做好数据治理,把平台汇聚的数据转化为更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四是采用高质量数据集、数据产品及数据入表等方式,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要素。
“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向生产要素转化,使其成为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陈兵表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