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塔拉特村:文明乡风激活振兴动能
一、基本介绍
青河县阿热勒镇塔拉特村位于青河县城近郊,下辖2个自然村,全村共221户,632人,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东乡族6个民族构成。塔拉特村充分发挥城边村的地缘优势,全村以民宿经营、庭院经济为依托,特色种植养殖、休闲垂钓为亮点,形成吃、住、娱、采摘、售卖为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2024年塔拉特村有鱼塘1座、农家乐8家,民宿4家,庭院采摘7家,特色养殖4家,奶制品加工1家,依托村级电商服务平台、微信平台同步销售各类土特产品,2024年该村人均收入2.23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2021年的17.2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41万元。
二、特色亮点
一是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塔拉特村史馆,展示该村部分群众从青海返回青河的艰难历程,以及全体村民团结奋斗的情景。通过图片、文字、老物件、视频等方式,还原历史记忆,进行新旧对比,打造自我教育、凝心励志的“精神家园”,激励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3支理论宣讲队,开展宣讲100余次,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二是扎实推动文明实践。以塔拉特文化长廊、农家书屋、道德小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家风家教馆等为主,建成覆盖村组户的文明实践阵地体系,规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以“阵地+队伍+活动”服务模式,根据村民需求,对“老少残困青”等重点群体,采取“讲、帮、乐、树、整”五种方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文明创建服务于民、惠及于民。
三是深化村民道德建设。大力宣传身边典型,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吸纳党员、村民代表加入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行“积分制+村规民约”引领文明新风尚,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完善配套的制度,督促村级事务及时公开,做到村民参与率、知晓率达100%。引导村民养成做好事、行善举的文明行为习惯,积分积出好民风,村民满意率较高,真正起到教育、警示、约束和提高的作用。
四是推动基层治理新模式。塔拉特村作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三区分离、干净整洁,2个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街面进行了美化设计,农业生产用电全部到户,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100%全覆盖,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8%。该村通过扎实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完善联农带农连结机制,打造休闲农村旅游业发展等措施,村民收入逐年提高,集体经济稳步增长。通过“法治+德治+心防+村民自治”的模式,提高村民法治意识、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行动自觉。